本文转自:梅州日报
近日,泸州市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反映:“班级家委会通知,要聘请‘保洁’打扫教室日常卫生,如不愿交费,家长可‘自愿’到校打扫卫生。”这让许多网友都感到不解,有网友表示,虽然钱不多,但就感觉这事不合理,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为何要让家长参与其中?对此,你怎么看?
张永胜:打扫教室,老师带领几个学生花点时间就可以弄得干净整洁,让全班同学进行大扫除都不是事。即使一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开始学习搞卫生了。或者开会前叫家长和孩子一起搞卫生,这样的亲子活动倒是有利无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慎重考虑,三思而行,千万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曾文东:家委会请保洁打扫教室,有越俎代庖之嫌。况且,家委会的此种行为不能代表所有家长的心声。劳动教育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接受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让学生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所以,笔者不赞成家委会请保洁打扫教室。
范子雄:家委会请保洁替孩子打扫教室,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妥当。表面上看,是帮孩子省了事,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参与劳动的机会。孩子从小不锻炼,容易养成怕苦怕累、依赖他人的习惯。劳动教育本就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应该被代替。至于家委会的苦衷——比如孩子年纪小、放学晚、作业多……这些都可以通过与学校积极沟通来解决。老师作为教育者,完全可以协调安排,既保障学生安全,又让他们得到锻炼。与其大动干戈请保洁、引发争议,不如家校之间多加商量,找到真正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方式。劳动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张炼煌:我认为家委会聘请保洁打扫教室日常卫生的做法不妥。我们要达成这样共识: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组成部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应扎根于生活中。老师带着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是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塑造劳动品质的实践方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劳动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工程,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家长花钱请人打扫教室卫生,模糊劳动教育的初衷。另外家委会应该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家委会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孩子的健康成长。
许素芬:其实我觉得教室卫生让值日生来做就行了。这不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吗?我们小时候也都是自己打扫教室的。既能让孩子得到锻炼,又能省去请保洁的费用和可能带来的攀比,一举多得。
刘如君:我认为家委会聘请保洁打扫教室,本质是混淆了学校教育责任与家长辅助角色,既违背劳动教育初衷,也变相增加家长负担,这种做法不合理。打扫教室卫生是落实学生劳动教育的基础场景,属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职责之一,而非家长的义务。让家长花钱或亲自代劳,相当于学校把本应承担的教育和管理责任转嫁给了家长。家委会通知中“不愿交费就自愿打扫”的表述,看似给了选择,实则利用家长时间精力有限的现实,将“自愿”异化为“变相强制”,容易引发家长群体的不满和矛盾。
曾一聪 :家委会请保洁打扫教室,既不合理也偏离了劳动教育的核心。小学低年级学生参与维护教室环境卫生班级劳动,这不仅是卫生打扫,更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分工合作、动手清洁,既能培养动手能力,也能增强责任感与集体意识。家委会“怕孩子做不好”或是“担心安全”等问题,便用家长代劳或外包保洁,实则是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实践机会。学校理应清退费用并加强学生自主劳动训练,回归教育本质。教室卫生本就该由孩子自己完成,劳动教育不是口头说教、纸上谈兵,而是从擦黑板、扫地的日常中学会担当。让孩子动手,才是最好的成长课。
(廖玉芳/整理)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