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海奎 图/记者 黄晓珍)近日,本报接到市民反映,在曾厝垵后厝山脚下,有一家无证生产凉皮的“黑作坊”,生产环境脏乱差,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记者暗访确认情况后,将此事反映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分局。5月21日,执法人员对这个无证作坊进行了查处。
市民李先生(化名)在进行户外锻炼时,无意中发现厦大学生公寓旁、曾厝垵后厝山脚下有一条上坡的土路,坡上是一排简易搭盖的房屋,他便走上去看看,刚走到院子里,就撞见有人在搬货品上小货车,这些货品竟是平常吃的凉皮。
李先生又透过门缝,瞄了一眼铁皮屋内的场景,发现里面有一些生产机器,凉皮就是从那里生产出来的。 “这个地方环境如此简陋,周围鸡鸭成群,还紧挨着一个流浪狗收养场,八成是个‘黑作坊’。”李先生回到家后,便拨打本报热线反映此事。记者在李先生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暗访,证实了无证作坊的存在。
5月21日下午,记者随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分局执法人员来到曾厝垵后厝山脚下。
“黑作坊”在一个简易搭盖的铁皮屋内,执法人员敲门后过了许久,一个中年妇女才来开门。刚进屋,一股浓烈的酸臭味直钻鼻孔。屋内光线昏暗,各种杂物无序堆放,到处都是苍蝇。地上摆着数只塑料桶,桶里装着黄色的面浆(制作凉皮的原料)。生产凉皮的机器主要为锅炉、搅拌机和蒸锅。这些机器的表面蒙着厚厚一层黑色污垢。
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家凉皮生产作坊没有相关执照,属于无照生产。执法人员责令作坊先进行整改,等相关卫生条件达标,办齐证照后,才能恢复生产。执法人员还带走一些凉皮样品回去检验,“一是看细菌是否超标,二是看是否有一些非法添加的东西。”目前,该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我承认这里的生产环境是差了点。”作坊内的一名中年妇女对执法人员表示,这个作坊由她和丈夫两人负责生产,没有请工人。他们的吃住也都在这里,生活和生产用品交叉在一起,还喂养了猫,铁皮屋隔壁是一个养狗场。“这样的食品生产环境,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尊龙凯时网站”一名参与执法的工作人员说。
一开始,中年妇女一口咬定,她家生产的凉皮除了用面粉和水为原材料,尊龙凯时网站绝无添加任何东西,但执法人员发现一袋名为“脱氢乙酸钠”的食品添加剂——在证据面前,中年妇女哑口无言。
中年妇女说,他们每天生产100来斤凉皮,主要批发到江头市场等菜市场,一些小摊小贩也会到这里来买,其说法还有待执法人员做进一步核实。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